近日,中國保監會發出通知,要求目前市場上個別公司及個別地區仍然沿用的舊機動車輛保險條款和費率在4月1日前必須停止使用,并完全退出市場。這也意味著,從4月1日起,各保險公司將全部使用自己制定的車險條款和費率,統統“變臉”。
舊條款完成過渡期使命
據了解,自今年1月1日實施車險改革以來,大部分保險公司向保監會報備并推出了新的車險條款和費率。但也有個別公司或個別地區由于時間、公司管理系統、培訓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保監會同意其報備過去的統頒條款和費率,作為過渡性條款暫時使用。據悉,目前,一部分小的保險公司大多采用的是原有的統頒條款,也有部分保險公司是新舊條款同時使用。市場普遍反映車險改革后,條款費率發生的變化并不大。
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丁小燕認為,老條款在費率水平劃分上十分簡單,考慮的風險因素少,比如地域差別、經營性質風險差異、不同安全記錄差別等基本沒有,只是依據簡單的經驗數據推算得出。
車險改革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適合市場需求、消費者需求的差異性新產品的推出。
那么,車險改革在全國范圍啟動以來,其市場反應又是如何呢?據中國人保統計,今年1月份該公司車險共實現保費收入27.85億元,保費占比65.18%,同比增長0.97億元,增長3.62%。1月份公司車輛險平均費率為9.357‰,同比下降1.491個千分點。
中國人保可謂初戰告捷。中國人保車險部總工程師方仲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1月份的車險市場動態看,在私人用車集中的城市,中國人保各分公司承保的自用車都增長了30%以上。這充分說明新產品和價格通過了市場的檢驗。據透露,在率先改革的廣東市場,今年一、二月份,廣東人保的車險業務也呈增長趨勢。
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是車險市場的另一大“巨頭”,之前,該公司采取的是新、舊兩種條款同時使用的營銷策略。據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周榮忠介紹,在車險改革剛剛啟動之初,市場對新條款的接受程度有限,很多客戶都是選擇原來的舊條款。實際上,新的車險條款無論是價格還是保障范圍都有一定的優勢,經過兩個多月的推廣,市場對新的隨人隨車的車險條款、費率都有了一定認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是選擇新條款投保。隨著4月1日最后期限的來臨,太平洋總公司又根據兩個多月的試行情況,對新的車險條款進行了微調,4月1日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向市場。
8%手續費“拉鋸戰”仍進行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保監會強調限期停用老的車險條款費率,可能還因為老條款費率存在較高的手續費退費空間,個別公司在銷售這種車險時實行簡單打折,特別是針對一些單位用戶時更是如此,造成不公平、不公正競爭。
據知情人士透露,盡管相對于其他地區,整體上廣東車險市場高額回扣的違規行為已基本控制住。但目前,保險公司和車險代理中介圍繞8%手續費的拉鋸戰仍在進行著,特別是一些中介公司,對8%手續費仍有抵觸情緒,部分中介已突破了8%手續費的限制。而舊條款的停止使用,則將使車險代理更加透明化。
同時,競爭也使保險公司開始回歸到以利潤為本的經營策略上來。據透露,2003年,中國人保對各級分支機構的要求為“突出效益、兼顧規模”。中國人保的某負責人表示,這不僅僅是幾個字的改革,而是意味著保險業不再重復過去單純追求保費規模而忽視效益的老路了。
注: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