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查公司J.D.Power and Associates日前發表了2003年汽車初期質量調查(Initial Quality Study:以下稱IQS)結果。在品牌分類排名中,豐田汽車的凌志(Lexus)位居首位。在等級分類排名中,豐田榮獲16個部門中6個部門的第一。在工廠分類排名中,也是由豐田的田原、元町及堤工場包攬了前三位。從整體來看,豐田今年依舊表現強勁。
IQS是以美國5萬2000名2003年款新車購買者及租用者為對象,對購買后90天內發生的問題進行的問卷調查。以出現問題的每百輛汽車為1個百分點計算,得分越低表明質量越高。IQS調查每年都要進行,今年為第17次。(2002年的結果)
一般來說,新款車因初期質量不佳,所以在上市當年的質量并不太好。但是,1998年以后的新款車,因上市當年的質量得分平均只下降了5個百分點,所以與上市后改善了初期質量不佳的車型相比,質量沒有太大的變化。例如,三菱汽車工業的最新款汽車的上市年質量得分比舊款提高了26個百分點。同樣,豐田、美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克萊斯勒及韓國現代在最新款汽車的上市年質量得分上,也比舊款顯示出良好的記錄。
業界平均初期質量得分從1998年到2002年,每年比上年平均提高6.7%,但今年停滯不前僅為133個百分點。這是由各品牌改進的差距較大造成的。特別是鈴木的新型“Aerio”比上年大幅提高了31%。墨丘利(Mercury)(比上年提高22%)、起亞(Kia)(比上年提高21%)及美洲豹(Jaguar)(比上年提高14%)也大幅提升。
美國、歐洲、日本及韓國的地區分類初期質量得分的差距正在逐年縮小。5年前,美國與歐洲和日本相比存在19各百分點的差距,評價很低,但現在與歐洲持平,與日本的差距也縮小到了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韓國廠商在近5年中也大幅提升。在1998年,韓國與業界首位的歐洲相差116個百分點,而現在與業界首位的日本只相差26個百分點。
從工廠分類的得分來看,日本的本田、三菱汽車、日產汽車及豐田和德國寶馬、奔馳及大眾,與它們的北美工廠相比,本國工廠得到了較高評價。而另一方面,本田的Acura、馬自達及富士重工等的北美工廠則比日本工廠評價高。制造商在北美生產不同的車型,其中包括較難生產的車型。目前,在日本和北美兩地同時生產的車型僅有本田的“Accord”和“Civic”及豐田的“佳美”和“花冠”這4種。日本工廠生產的Accord低于北美工廠25個百分點,獲得了較高評價。而Civic則相反,北美工廠以15個百分點的差距比日本工廠獲得更高評價。對花冠的評價,日本和北美基本沒有差距,大體相同。佳美因未得到足夠的抽樣調查數據,所以尚不能做出評價。盡管車型、底盤及工廠不同,J.D.Power還是為了能謀求全球性的質量統一而進行了調查分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