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稅的不斷下降,進口車在國內的銷量成倍增長。但筆者從市場上了解到,部分進口車存在著價格“漲水”、配置“縮水”、產地“不明”等欺騙現象。當你掏出一大筆錢,開上一輛昂貴的、據說是原裝進口的車子時,你的“座騎”可能與你的期待相差甚遠。
一般的宣傳資料上,配置表下邊都寫有一行小字:“本公司保留隨時更改配置而不另行通知的權利!彪m然寫法不一,但意思相同。這句看似非常合情合理的“說明”卻給一些進口車廠商留下了鉆空子欺騙消費者的機會:當一輛進口車來到中國時,配置不論減去多少,都是廠商的權利,而整車的原有配置在原產地到底有哪些,國內消費者知之甚少。這樣,同一個產品,到中國完全成了另一版本,不過這并非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改進的“中國版”,而是悄悄減去配置的“縮水版”。
以某款豪華進口車為例,技術復雜的發動機部分在來到國內之前,已減去了諸多功能,所謂的“豪華享受”其實摻進了大量的水分。這已成了該轎車賺取暴利的最重要手段。只是國內的消費者真正懂得發動機該有哪些裝置的,實在寥寥無幾。而一些普通進口車的配置“縮水”則更是讓消費者無法忍受,國產車都普遍裝備的裝置如后窗遮陽簾、倒車雷達、真皮座椅等,都被統統減去。理由據說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很少用到。幾年前,部分外國廠商調查認為,中國消費者購買進口車最看重的是品牌和外形。廠商們利用了消費者的幼稚采取了欺人與自欺的伎倆,瞞天過海。
有的經銷商一邊賣著車,一邊大罵廠商的不良行為。市場經驗證明,欺騙消費者的最終結果是害了自己。經銷商們心里最清楚,當消費者明白了這一行徑后,產品的品牌形象必將受人唾棄。
察看評論詳細內容我要發表評論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