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現在賣的是豐田,他告訴記者目前豐田在中國市場買的最好的一款車是VIOS(威馳),“都是私人購買。”
而“花冠”是豐田在中國即將銷售的車,將在明年四月份推出,售價在18萬-23萬。是繼威馳后豐田汽車在中檔車領域推出的一個拳頭產品。“這次目標群體更為明確——中產階級,核心用戶年齡定位在25歲-35歲左右。”
唐佳明認為,真正能夠買車買得從容、用得自如的,恰恰是已經崛起和正在形成的所謂“中產階層”,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希望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對于車的要求,他們希望無論平日上班、從事商務活動,還是節假日合家旅行,既不失身份,又不必過分鋪張。因此,十幾萬元的車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需要,而那些30多萬元的轎車難免有些張揚,而且養車用車的價格不菲。這就需要一款價格介于兩者之間,具有相對良好的安全性、舒適性的轎車。
“汽車絕對是劃分社會不同階層的標志。不同的人開什么的車。開10萬左右的車和開20萬左右的車感覺絕對不一樣。買車除了證明你有錢外,還證明你對生活充滿信心。因為車不像房子,買了后會增值,車自從買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貶值,而且還要不斷的持續再投入。所以買車證明你對未來的期望收入充滿信心。”《車時代周刊》的執行總編張琦深有感觸。張的第一輛車是5年前買的吉普,去年剛剛換成帕薩特。
他認為,目前汽車目標市場細化非常明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經歷的人,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車的要求也不同。“如現在大眾的GOL,雙門設計,針對的目標人群就是從來沒有買過車,以前沒有接觸過車的,20出頭沒有結婚或剛結婚的年輕人,沒有家庭拖累的。”
但有意思的是,接受記者采訪的汽車業人士最普遍的疑問是,“如何定義中國的中產階層?”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中產階層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定義:一是經濟上,主要是收入;二是從社會作用上,中產階層應該是一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三是文化上,中產階級應該是引領社會潮流和時尚的,成為一個社會階段的符號,給這個社會文化打上自己的烙印。“從以上三個方面看,中國的中產階層正起步,沒有完全成形。”
他覺得汽車不是中產的標志,也不是劃分中產的唯一標準。“汽車只是一個消費水準的標志,但是代表中產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國外中產階層的生活模式都是市場操作的結果,由一些時尚媒體塑造標準,被一些中產樂意接受,這樣就慢慢形成一個所謂中產階層的生活模式。”
《車迷》雜志的記者黃力強更愿意把汽車比作“手機”——“以前,手機是高收入者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但現在手機太平常了。將來汽車也一樣。”
黃力強也不贊成中產階層以消費汽車為特征。“我接觸的很多這類人,他們從來不顯山露水的,有的甚至沒有買車,出門打的。轎車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而已,沒有什么特殊的內涵。”
他打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方:“對國人來說,汽車是面子工程,有小而全的特征。就像是家里裝修房子,家具都有了,缺個空調的話就大打折扣了。”
注: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