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應該如何打?
“降”字當頭并非一無是處,“就吉利、奇瑞這樣的廠商而言,如果沒有當初的低價入市和后來的頻頻降價,就不可能有它們的今天。”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經濟型轎車的降價空間肯定還是有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同時強調,降價空間應該從價值鏈上來找,這根鏈條一般有三個環節:一是設計環節,不斷改進提升的設計總是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優的功能;二是零部件采購環節,整車廠商基本上要外購70%到80%的零部件;三是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環節,其中包括對人員、設備、生產、儲運等管理。
他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型轎車的降價背景大致有二:一是自己不用花大力氣去做研發設計,這里就有機可乘,即便降價也有錢可賺;二是零部件先行降價或降低配置、更換零部件,把這部分拿出來做所謂的讓利,這些在業內已經不是秘密。
“要通過壓低成本來降價,而不是自身問題未解決就一味楞降,賠本賺吆喝先倒下的肯定是自己。楞降的結果一是零部件廠商被壓跑了或壓垮了,還有企業的效益降低了,一味靠降價也無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賈新光認為,降價空間實際上是和市場空間密切相連的,有的車一降再降也無人問津,有的車價外加價仍然趨之若騖。只要消費者覺得花這些錢值,這個產品就有生存空間。
“降”字當頭在新華信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總裁林雷眼里是一條不歸路。他認為經濟型轎車生產廠商務必要慎重選擇降價方式,用性價比和使用體驗兩條準繩同時來約束降價行為,盡量用“以性能為中心”的性價比取代“以價格為中心”的性價比。
“不要忽視消費者對于汽車‘享受價值’的要求,減配置的底線應該是消費者的最低享受預期水平。”他表示,汽車消費由購買和使用組成,買車的時候考慮性價比較多,使用過程則是用享受程度來考量的。降價在短期內使轎車銷量上升,長期來看卻可能影響了車的品牌形象。現在一些基本配置的車,價格很低,然而配置卻減到了基本不能開的地步。他覺得這屬于自毀長城。
他建議,經濟型轎車應該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性價比不降,二是消費者的享受體驗不降。性價比應該以性能為中心而不是以價格為中心,要讓消費者感覺到值;即便是降價,也要達到人們的最低享受期望標準。最有問題的情況在于產品不變,直接降價。最好的方法在于不降價,而增配置,讓大家感到檔次沒降,但是效用增加了。
林雷分析認為,對于經濟型轎車來說,降價是一個必然的分化階段,是產品尋找用戶群和固定用戶群的階段。對于廠家來說,盲目跟風是不對的,應該比較仔細的研究一下自己的定位是什么,什么人群是自己的目標人群。
他表示,目前經濟型車的降價不是產品積壓造成的,是產品供不應求的降價,通過降價在尋求市場定位空間。對于企業來說既可以向上尋找自己的用戶群,也可以向下尋找自己的用戶群,空間都是有的,這實質上是一個品牌的分化過程,是市場選擇特定的目標消費者的過程。(中國經濟時報)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