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公司態度曖昧:即使有關系,也是商業行為
“我知道這家公司的底細,外地一家公司進口KD件,然后在北京這家廠生產,收勞務費,因為北京這家工廠上目錄了。但他們好像是從豐田的零部件供應商那里買的配件,所以不能打豐田的牌子。其實他們的6大總成全部進口,國產件也就是配個電瓶、輪胎什么的,乍一看跟豐田車差不多,仔細一看比豐田有點兒糙。但聽說這個車的銷路不錯。”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這樣透露。
那么,關于路霸采用了豐田技術,以至于有人甚至說“路霸看起來好像豐田的霸道車”,豐田汽車公司是怎樣看待的呢?記者對豐田公司進行了采訪。
豐田公司的答復是:對這種個別企業的單獨商業行為,他們不好回答。無論他們有沒有貿易關系,從商業的角度看,企業的運作要看是否有利益可圖。如果覺得有必要,那么即使有了貿易關系,也完全是單純的商業行為。上述答復應該算是“正式”答復,因為據豐田中國公司公關人員說,這是經過豐田總部認可的。
“豐田對這件事沒說不愿意,我想是因為現在國產車多了,進口的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不好賣了。通過賣零部件賺些錢,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壞事。”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我覺得對這樣的企業沒必要管它。人家老外又沒說什么,而且這家企業實力強,發展的勢頭強勁,聽說他們還在不斷招聘有技術懂管理的人才,準備逐漸國產化。這樣的企業發展起來,不是一件好事嗎?”另一位業內人士這樣看待。
主管部門表示:進入WTO后,國家對一些項目再難以控制
對于企業紛紛以KD方式起步搞生產,國家有關部門怎樣看?
一位汽車主管部門的人士說,由于原來的產業政策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汽車工業發展,新的產業政策又在探討中,使一些地方出現了管理的空白。將來對這種KD方式組裝,可能自由度會加大,但具體允許多少,現在還不好說。隨著關稅的降低和配額的取消,國家對一些項目很難再通過行政手段控制,尤其是對于轎車以外的一些項目,目前還沒什么有效的控制措施。不過,對5大類6個總成視同整車進口,還是有相關規定的。
“我看,這類企業是抱著拖的辦法,認為只要一直拖下去,等企業影響大了,就會合法化。因為轎車行業已經有一些前車之鑒,好幾家企業通過這種方式拿到了合法身份。”一位專家說。
有些零部件廠家也對KD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士就對記者直率地說:“這樣大量進口國外零部件拼裝汽車,對我們零部件企業來說影響很大。有的廠家進口了某種車型要國產化,我們開發出來了產品,試驗都做完了,他那邊又淘汰了,可我們的損失沒人來補償。政府在產業政策方面應該加強管理。”
而記者采訪的另兩位業內人士則心存憂慮:“這種拿來就裝的方式算不算散亂?有沒有跨國公司在中國做手腳的可能?加入WTO后,一年一年在開放,國家政策相對寬松了,但跨國公司鉆空子的機會也多了。通過CKD和SKD方式,一家一家進來了很多,光重復引進的越野車就有好幾家。對剛剛有點兒發展雛形的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這樣下去太危險了!”他們希望這事能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專家觀點:路霸是豐田中國戰略的一個棋子
有一位專家則從市場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豐田對路霸的態度表明,豐田為了適應變化很快的中國市場,正在逐漸調整中國戰略。
他說,在眾多跨國公司里,豐田進入中國較晚,但這家公司并未因此比別人少賺錢,因為前些年以至于現在,進口量最大的一直是日本車,其中豐田車應該是高居榜首。而現在隨著國內汽車工業迅猛發展,無論是車型上、價格上還是售后服務上,同級別國產汽車都對進口車形成了相當的替代作用。如目前進口豐田佳美是40萬元,而檔次差不多的廣本雅閣2.4只要26萬元,替代影響明顯。以前利潤很大的豐田佳美,現在也只能保平,如不出關就壓庫存,以至于海關保稅區內有些日本轎車已處于尷尬境地。這使得豐田不得不及時調整中國的發展戰略,將散件組裝當做進口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
這位專家還分析道,目前不少跨國公司都對進口散件組裝汽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還允許國內企業使用其品牌。這一方面說明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感到了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表明跨國公司對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抱有相當大的野心,而國內的一些企業急功近利,“積極”投資上新的KD生產線。長此以往,我國的汽車工業將會受到重大影響。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有關企業和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中國汽車報)
[上一頁] [1][2]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