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短信中心全新推出“汽車動態”短信訂閱,第一時間看最熱、最激、最精彩的資訊!還猶豫什么?快快加入訂閱吧! “現在為顧客介紹一款合適的車越來越困難,特別是推介中檔車。不是說車型少,顧客挑剔,而是因為中檔車的款式、型號迅速增加,像現在一個月就有好幾款新車上市,記性差點的銷售員一天光熟悉新車都來不及。”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上一經銷商向記者抱怨。
購銷兩難
近幾個月不斷有10萬元左右價位的新款車推出。車行老板們擔心新款車不斷推出會使消費者在買車后的幾個月里容易感覺“后悔”,從而埋怨經銷商沒有做到最好的推介。
“現在買車也煩,本來我和女朋友已經選好了POLO,可就這么一個多月的時間,又有好幾款新車上市,令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買哪個好了。”在外企工作的劉先生周六又和女朋友一起來到了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他告訴記者,現在幾乎每個星期他都會過來一、兩次。他的好幾位朋友,都是在買了一款車后沒幾天就后悔了,所以他一定要吸取“教訓”,等到自己最滿意的才下手。
新車的頻繁推出加重了消費者對未來的預期,而消費者手中持有的“潛在消費貨幣”,又刺激了廠商不斷推出新款車。如此循環的結果,是消費者購買與廠家銷售的兩難局面。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汽車廠商庫存量比年初上升了30%還多。從北京幾大汽車交易市場6月份的汽車銷售情況,排在前十位的有一半是中檔車。但如果這種“兩難局面”繼續下去,想必廠商頭痛的日子也不遠了。
銷售瓶頸
到車市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目前消費者選車的幾大硬性指標中,對排氣量的要求占到了相當的位置,特別是在北京,對排氣量的要求就更顯得突出。
記者發現排氣量1.6L的車型成了車市銷售的熱門,如捷達、富康、西耶那、POLO等。其中捷達、富康等樣式雖稍微顯老一點,但因其排氣量較大而繼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幾乎所有的汽車生產廠家都以稍大排氣量產品作為市場主打。
“排氣量不大點不行啊,以后怕是上不了長安街。”北京城市道路對汽車排氣量的某些要求使得消費者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排氣量低于1.2L的車出行也可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如此一來,必然導致小排氣量的微型車不好賣。這實際上妨礙了轎車進入家庭,也與發達國家轎車普及的規律背道而馳。
排氣量在1.4L以上的新車型價格偏高。比如說兩款性能差不多的車,只是排氣量上有所差距,那么價格上就可能差出幾萬元。有消費者認為:“不少新車型的排氣量有所增加,但其余配置并不高價格卻沒低多少,這就不大容易讓人接受。”
慎對后市
2003年過半,廠商們似乎還沒有過足新車上市癮,預計7月后新車上市速度還會加快。市場飽和的壓力還未引起頭腦發熱的廠商們重視。
統計表明,今年1至5月份我國累計生產轎車72.18萬輛,同比增長109.14%;而累計銷售轎車為68.63萬輛,同比增長82.75%。雖然產銷量基本持平,但產量增速和銷量增速已產生了不小的差額。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5月份共銷售各類汽車3082輛,比4月下降近30%。車市井噴一段時間之后,新車供不應求的狀況已有明顯緩解。如幾月前豐田威馳要等半年才提貨的情況,現已不復存在;POLO、愛麗舍等更是隨買隨提。
有專家分析,目前車市供大于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持幣待購現象嚴重,而眾多新車接二連三地推出,更加大了這種情況的惡化。北京某品牌經銷商這樣分析:“持幣待購并不說明轎車市場已經飽和,眾多商家擠堆在同一市場,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的冷眼觀望,一等再等。”
但廠商們依舊我行我素,為了爭奪同一個市場不惜血本拼殺,造成競爭的同質化和惡性化。業內人士建議,應該立足長遠,審時度勢,各自尋求個性發展的道路。(中國經濟時報)
[1]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