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勵馳表示,“目前客戶需求下滑、銷量縮減,對經銷商網絡進行優化勢在必行。我們希望保障合作伙伴在本地市場的盈利能力。”此前在10月底的保時捷第三季度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保時捷首席財務官麥思格首次透露,保時捷將“大幅縮減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tpyh/20241210/23906082.jpg)
針對此次經銷商網絡調整計劃,潘勵馳也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回應,他表示,保時捷在渠道上一直采取動態調整的管理方案。而從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整體規模和未來預期來看,保時捷有必要對渠道進行戰略調整,以保證整個銷售網絡的健康。
美其名曰是戰略調整,不如我們把話敞開來說,因為銷量的下滑,保時捷不得不因此裁員保住盈利能力。何出此言,2024年前三季度保時捷的銷量就同比大跌29%,僅交付了43280輛新車,銷量下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盈利,部分經銷商甚至出現了虧損的情況。
根據潘勵馳的介紹,保時捷將在未來兩年時間里逐步對網絡進行淘汰優化。按照計劃,在2026年底將保留100家左右經銷商。作為參考,目前保時捷中國一共管轄138個指定的保時捷中心,這么算下來,裁撤幅度高達27.54%。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數月前保時捷對經銷商早有下手,通過對經銷商壓庫存來解決保時捷自身的燃眉之急。不過最終當時經銷商集體“逼宮”,保時捷發布聲明最終得以妥協,當時保時捷承諾積極與經銷商合作,共同應對市場變化,而妥協的種子埋下后,那自然后續動刀子的環節就沒有商討的余地了。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tpyh/20241210/23906061.jpg)
當然,對于銷量的下滑,更重要的是需要知其所以然,中國作為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品牌效益似乎已經壽終正寢,性能的差距也被電機的發展逐步抹平,且小米SU7的上市甚至出現了一小波“買保時捷不如買小米有臉”的段子。但是,雖這僅僅是段子,但也足以證明保時捷的聲量慢慢在下降。
當然,除了聲量,大舉裁撤經銷商也很自然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服務的覆蓋率也自然會下降。正如前文所指,高達27.54%的比例,注定會讓一些地區唯一的一家經銷商門店消失,于車主而言第一感覺就是服務質量的下降,但這又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會不會導致老用戶流失這個有待觀察,但未來部分車主需要去更遠的距離才能到經銷商,似乎已成定局。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tpyh/20241210/23906132.jpg)
汽車網評:除了本文單獨提到的保時捷,其實它的境遇也更像是市面上許多豪華品牌的一個縮影,當然除了動力之外,底盤調校和機械素質不得不說這些品牌依舊有著不小的強項,可是如果這些品牌的底盤比作95分,自主品牌的調校也能做到80分,加之價格上的區別,這樣的感知反而更少,而除此之外的智能化體驗兩者相比就是有和沒有的區別了。豪華品牌的節節敗退要如何找回場子,相信這也是擺在他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