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綜合報道:中國汽車沖勁十足,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要從生產線上奔出新車1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蔣雷向記者透露,前3個月我國生產汽車達100萬輛,其中轎車為40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別為50%和125%。
針對國產車價格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不斷下調、降價已成普遍現象的問題,近日有業內人士總結了目前汽車廠商在降價上的5種主要策略。
直接降價
由廠方出面發布產品降價的信息。它的優點是信息權威,可信度高,全國上下步調一致,降價一宣布就可能在車市上引起連鎖反應。如羚羊、奇瑞一降價就出現熱銷。但是由于人們對降價比較敏感,直接降價可能造成產品滯銷的負面印象,所以許多廠家不愿意直接降價。
借優惠之名
優惠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降價,但優惠的面目更易為廠方和消費者接受,所以現在被用得最為普遍。如今車市上優惠的方式非常多,如價格優惠、送汽油票、送保險、送裝飾等。
跟風降價
某種車型在同一檔次的對手降價之后為了爭取主動,扭轉自己的不利地位,也會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如今年初在奧拓降價之后福萊爾也跟著降價,吉利隨后也作了小幅調整,這都是跟風降價。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