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有關“非典”的新聞鋪天蓋地,有一個消息夾雜在報章間同樣引人關注:“截至5月8日,北京共核發臨時車牌3003個”“北京新車平均一天上牌1000個。”實際情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火爆!耙驗槿甓己芑,你不能說是對‘非典’的擔憂才讓車市火起來”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總經理蘇暉對記者稱“4月份完成的4330輛和去年井噴時相比,也只是持平。”汽車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賈新光則算了一下“哪怕是按照每天1000個牌計算,全年高低峰平衡之后,一年也就是30萬輛,不算太多!
“非典”是暫時的,車市的變化卻是隨時的,盡管人們對交通工具安全的考慮加快了買車的步伐,但“非典”之后的車市會留下什么?這個問題主要是從亞運村、北方等汽車交易市場上,眾多直接掏錢買車的人身上反應出來的,因為很多原本經濟實力不足的人也加入了買車的行列,這種提前釋放的潛能會不會造成“非典”后車市的冷清?“非典”之后促進的健康新生活方式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人的汽車生活呢?
消費將在10萬元檔持續釋放
把“非典”和汽車文化掛鉤雖然有些牽強,但它肯定是一個誘因,讓人們開始考慮私家汽車這種惟一點到點,而且擁有相對獨立空間的交通工具到底意味著什么。
車市在“非典”過后,仍會持續增長幾個月,消費潛能也會持續釋放,這已經成為專家們的普遍意見。賈新光分析“‘非典’過后,一些在行為受限的日子里難耐寂寞的人會考慮提前買車,從而掀起第二波消費高潮!睒I內著名撰稿人鐘師稱,“制造業和服務業都想把失去的時間和損失補回來,完成設定的業務目標。公務、商務購車應該恢復正常,私人購車應該更旺,因為通過‘非典’事件的‘洗腦’,消費者對車的認識有了更新,私車一些被認為是多余的功能這時得以彰顯。原先持幣待購群體雖然被提前掏空,但更多的潛在消費者被催醒了,補充到銷量中去。”種種事實還驗證了10萬元檔新車對“金字塔底”消費者的強大吸引力,因為消費推動主要是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上。更有意思的是,發生在“非典”期間的價格戰不再為人關注了,賈新光稱:“帕薩特跳水是受高端市場的奧迪A4、新雅閣3.0的影響,賽歐則緣于菱帥的市場壓力。但由于是‘非典’時期,降價作用大打折扣,買車的人目的明確,就是為保障安全,躲避‘非典’!
與此同時,營銷人員也悄然適應著。蘇暉稱“非典”讓經銷商加快了工作效率,有三分之一的經銷商在庫房先向消費者交了車,而沒有像過去那樣辦完所有手續才交車。為避免到場咨詢,網絡咨詢也在流行,據介紹僅3月底到5月8日,北亞車市網站的訪問量就達到創紀錄的8萬多人。吉利經銷商特別推出的送車上門服務,據稱也受到歡迎。
當然,車市并不是只有上漲這一種可能,車商和汽車廠也并非只有機遇,沒有風險。蘇暉認為增長和冷淡兩種可能都存在。“許多人經濟能力不夠,他去借錢,然后再貸款,就是要買上車,這等于提前把消費能量釋放掉了!
[1][2][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