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利益放大與管理科學化將并存
“非典”促進了汽車市場,這個消息對于受到一定損害的國民經濟來講不失為一個福音,GDP增長的三大要素:外貿、內需和基礎建設,內需增長的拉動效果無疑最迅速、最明顯。
據新華社的消息,5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應對非典型肺炎影響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措施,提出要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這件大事,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努力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在這次會議提出的八項措施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被列為第三項。其中明確指出:“抓緊出臺汽車產業和消費政策,進一步擴大普通住房和經濟適用房的供給。”據業內人士介紹,汽車產業被提到如此高度,在我國汽車工業史上尚屬首次,同時進一步凸顯出汽車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務院精神的落實,將使多年議而不決的《汽車消費政策》早日出臺,促進新汽車產業政策的早日誕生,并將進一步推動汽車市場的增長,為汽車產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但消費環境的改善不會因為“非典”的出現“畢其功于一役”。各部門和地方政策的配合很可能會給汽車新政制造麻煩。首先,“非典”是對各級政府職能和行為能力的考驗,一方面,政府在強有力的措施嚴防死守,但另一方面,少數地區地方保護的勢力也在抬頭,中汽協會一位專家擔心“各種現行措施會在‘非典’之后變相成為新的亂收費,阻礙汽車使用環境。”第二個影響更為重要,為了彌補大量受損企業的損失,一批基礎建設費和稅收被減免,這將給稅務部門完成今年的任務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作為汽車消費政策重要一環的降低車輛購置稅,之所以久拖未決,與稅務部門的利益沖突有極大關系。而在地稅部門,受損之后的彌補也不容許降低涉及汽車這個大戶的諸多稅種,地方利益很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被擴大化。換言之,以減稅為主要環節的消費政策出臺將再一次被遲滯,至少實施細則不會在短期內實施。
除了消費政策的變化,新車登記管理也一向被認為改革慢,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在“非典”購車潮的推動下,被迫向簡便和科學邁更大的步子。當前,北京臨時車牌的發放就是一種考驗,因為盡管臨時車牌在減少“非典”傳染幾率的同時滿足了大量突擊買車的消費者,但嘗到甜頭的消費者未來仍然需要快速的驗車程序。賈新光認為,要想縮短辦理牌證的時間,方便購車者,可以推行電子政務。如日本共有17個車牌登記所,各所均和日本的運輸省聯網。購車者可通過計算機添購車申請表,該信息會直接存在運輸省的數據庫,很快車主就可拿到號碼。鑒于此,我國的車牌辦理手續其實也可簡化。類似方法已在上海試行,現在上海永達就可直接給購車者發牌照。這些都不是臨時號牌能解決的問題。況且,發臨時牌照,萬一在90天內出了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都是問題。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