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私人購車呈現出迅猛增長的勢頭,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目前,私人已經成為主要的購車群體。從私人汽車擁有量結構看,新增的私人汽車中近80%為小型和微型客車。
通過對國際轎車市場研究發現,當車價與人均GDP之比達到2或3時,是轎車進入家庭的轉折點。目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車價與人均GDP之比已經接近這個水平,私人購車進入了爆發性增長階段。
在私人購車的拉動下,我國汽車工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的銷售收入位居工業各行業前五名,汽車產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3.2%,僅次于石油開采業,位居第二。
據專家預測,今后20年,汽車產業鏈將是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群。
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說,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汽車市場處于公務車階段,不僅需求量少,而且70%來自政府、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剩下的多是企業的商務用車,幾乎沒有什么私人用車。1990年至2000年,公務用車的份額下降,商務用車的份額加大,私人購車開始起步。2002年以來,私人購車占整個市場的份額迅速提升,進入私人購車階段。
專家認為,目前,在“鼓勵汽車進入家庭”的政策執行過程中稅費過高和搭車收費等不合理現象仍較為嚴重。私人購車的高速發展對盡快完善汽車消費政策和汽車工業政策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