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步入大規模生產階段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從三四月份的全國汽車產銷量統計來看,1至4月份轎車產量達到56.54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1倍,開始出現產大于銷的局面。4月單月產量達到16萬輛,繼3月超過15萬輛以后“再次邁出驚人的一躍”,其中天津一汽、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主要轎車廠商4月份轎車產量也創造歷史最高水平。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汽車工業已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副部長馮飛,他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已經開始步入第二階段———大規模生產階段,這一階段必將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各種變化。
■汽車企業競爭開始升級
馮飛認為,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下,中國的汽車產業還有幾十年的發展期,在這幾十年內,汽車市場持續高增長的勢頭不會減弱,而且將長期持續下去。但是汽車制造業進一步分化將越來越突出,一些中小的汽車廠商在市場競爭中將沒有立足之地。
從汽車產業來看,將來可能會形成幾個群組,第一類是目前一些大的企業集團和跨國汽車企業形成的合資公司,這一群組的特點是產品系列比較全,包括商用車、乘用車等,從低檔到高檔,可能有些企業還會有低價位車;第二類是一些針對特定市場的汽車生產廠商,這些企業在某類車型上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能在某些特定市場上生存;第三類是一些新生的汽車廠商,主要是一些民營的汽車企業,這些企業機智、有很強的活力。
馮飛認為,隨著這種企業分化的格局越來越多的出現,一些中小型的、半死不活的汽車企業,將來可能要遇到一些問題。當然這對優化汽車產業結構是有好處的。另外,他大膽預言:中國目前的汽車銷售是針對國內市場,而5年之后,會形成大規模出口的格局。現在,中國在制造業表現出來的優勢還沒有真正完全體現出來,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會帶動汽車生產廠商的結構升級,從而使產品規模上升,企業研發能力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會由此而提高。他認為,5年之后,大規模出口將不成問題。
■KD模式不是最終的路子
從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來看,汽車的發展期分為三個階段,一是KD(CKD是全散件組裝,SKD是半散件組裝)組裝階段,由國外進口散件,然后在國內進行組裝,主要是供應國內市場,這種形式對一些大的汽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長期的投資方式,而是一種短期行為。特別是當一個車型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不可能繼續走KD組裝的路子。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