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充分競爭的必然
對于降價的原因,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高旭認為,產能擴大和成本降低是兩大原因。但是,這兩點并不能概括中國汽車發展的國情,早些年“老三樣”汽車規模也足夠大,成本也足夠低,但汽車價格一直在高價位逡巡不下。應該說,充分的市場競爭,促成了中國轎車市場這一輪的全線降價。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曾是我國計劃經濟色彩最為強烈的行業之一。行業布點、生產品種乃至價格,都在計劃調控之中。“老三樣”轎車生產廠家都是合資企業,它們的國外合作者都是成熟的市場化企業,可進入中國以后卻享受了計劃經濟的保護,用一兩款并不怎么先進的車型,坐收了10多年的漁利。據統計,中國轎車生產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高達40%以上,而國際轎車生產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在5%左右。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轎車生產目錄管制的松動,汽車行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廠組成、新生產線上馬、新車下線的消息層出不窮,產能急劇擴大,品種迅速增多。據統計,去年我國生產汽車325.12萬輛,今年產能將超過400萬輛,有望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再加上有更多的企業在謀劃進入轎車領域,轎車產能還將不斷擴大。如此大的產能,加上如此高的價格空間,競爭勢必向價格合攏,引發價格戰勢所難免。
汽車降價是中國汽車行業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陣痛。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