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促進汽車業發展
車價一降再降,但消費者并不十分買賬,因為相對于國際市場來說,中國的車價還是太高。福特汽車(中國)公司副總裁許國楨認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競爭還不夠充分,“只有在高度的競爭情況下,每個廠商才會拿出所有的本事,做出更好的產品讓消費者享受”。許國楨所描繪的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及在那個環境下消費者所能享受到的產品和服務,正是中國消費者翹首期待的。
也有人擔心,過度的市場競爭,會導致重復建設,產能放空,資源閑置浪費。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汽車企業的全部產能超過400萬輛,而實際的汽車需求大約只有140萬輛。汽車行業一半以上的產能,近期將被閑置。
我們雖然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但是,這是靠100多家汽車生產廠以極低的產量壘起來的。作為汽車生產第一大國的美國,總共只有三大家汽車集團,僅通用一家的產量就超過我國汽車產量的一倍以上。經濟學所謂的規模效益,是一個廠一個品種達到一定規模后產生的效益,由上百家小廠壘起來的所謂規模,肯定是很不經濟的。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116家汽車生產企業,有40多家是虧本的。半死不活的,估計也不在少數。充分競爭,并不會消滅資產,只會激活和盤活資產,讓優良資產支配不良資產,讓優勢企業兼并劣勢企業,從而達到真正有效益的規模。前不久,我國汽車行業發生的幾個資產重組案例,如上汽通用兼并煙臺大宇、上汽大眾兼并儀征汽車制造廠,都是極好的例證。
對于中國汽車制造業,降價只是山雨欲來前的滿樓風,而企業大兼并的暴風驟雨,相信不會太遠。(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