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協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我國汽車產量和銷量雙雙突破320萬輛,增幅超過上年近25個百分點,形成自1993年以來汽車工業的第一個增長高峰。昌河集團公司董事長楊金槐認為,這樣高的增長速度預示著我國汽車工業步入了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而微型車在我國整個汽車年產量中占30%的份額是可能并且合理的。據此推算,2005年國內微型車的年產量將達到135萬輛左右,2010年將上升至240萬輛,微型車行業將迎來比其他汽車行業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對能源和環境再認識之后,發展和使用微型車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趨勢,2002年僅日本鈴木微型車在全球的銷量就達到270萬輛。同時,微型車低廉的價位也與我國的生活消費水平相一致。據統計,2002年國內人均GDP約1000美元,預計2010年為1800美元至2000美元。資料顯示,當日本處于這兩個時期時,正是微型車工業從導入到飛速發展的階段。由此可以預測,售價在3萬元到5萬元的微型車將成為我國“購車族”的首選。
第三產業的不斷壯大和家用車市場的擴大都將對微型車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引導作用。第三產業大多難以承受高檔車昂貴的價格,具有廉價和多用途使用特性的微型車則是業主們最好的選擇。目前我國年收入超過3萬元的城鎮家庭和農村家庭達700萬戶,他們已基本具備購買汽車的經濟條件;另據調查,我國城鎮家庭中2600多萬戶家庭有購車欲望。奧拓、長安鈴木、昌河“北斗星”等微型車因其價格低廉、功能多樣、適用面廣、投入少、回報快、使用成本低等特點,一直成為私人購車的主力車型,可以預見,這類車最有實力率先進入家庭。
農村和中小城鎮將對微型車產生巨大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目前我國三輪農用車和摩托車的年銷量是1384萬輛,這兩類車正面臨升級,車主需要既安全又能遮風避雨、能裝載200公斤至400公斤的貨物、售價在1.8萬元至3萬元的廉價四輪車,微型車正好可以滿足這類需求。
微型車的出口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由于國內微型車品質已與國外水平相當,且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受到沖擊最小的車型就是微型車,也最有可能擴大出口量。
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于提高,所以經濟、實惠的微型車一直受到消費者青睞,稱得上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國情車”。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