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先生上海車展答新聞記者問
記者:您是吉利的企業創始人,現在似乎超然企業之外,請問您對此的看法是什么?
李書福:(以下簡稱李總)如果把吉利的事業看成是一部電影,我就是觀眾,我在看大家如何表演,不過我又不是簡單的觀眾,我是帶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任務去觀看,去看企業的管理、成本控制等,是以第三方的角度去觀看。我覺得現在比原來自己扎在企業里面要好,可以更加全面更加系統地看問題。一方面,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吉利希望能夠把大家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因此,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轉換。而另一方面,我站在第三方可以更加看清企業。通過研究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和競爭對手發展動態,掌握大量的宏觀信息和汽車行業的信息,我們就能夠作出比較正確的決策和判斷。
記者:以往一些企業對產能的預計不足,請問吉利的產能情況如何?
李總:我們能夠依據市場目標做出相應的生產計劃,基本在預測范圍之內。去年我們的目標是5萬輛,實際產銷是4.8萬輛。
記者:最近吉利和國潤達成合作,同時也在積極融資,請問下一步吉利將會有何新動作?
李總:汽車產業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是人才密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要求規模大和專業化。以前吉利不完全具備這些要素,但外面有這些要素,比如,世界上有頂尖的專業設計公司、模具公司,這些公司不是每個汽車公司的專利,它們游離于各個汽車公司之外。現在關鍵的是吉利如何組織資本、技術和人才。
資本運作方面,我們正在與國內外的一些公司洽談,如香港、美國的公司,企業的資本沒有問題;人才方面,我們采取引進來、送出去和就地培養的人才戰略。引進來,是指吉利引進了許多優秀汽車企業的專業人才,象奔馳、寶馬、大眾和夏利等公司;送出去,是指把吉利的員工送出去培養,比如去日本,現在從日本學成歸來的人已經很多;就地培養,是指車間師傅帶徒弟,我們有自己的人才貯備,吉利大學要發展成5萬多在校生的規模,這樣每年有1萬多學生畢業,至少可以有幾千人進企業,這都是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技術方面,我們可以和別人合作,象韓國、意大利等國際公司。
一個企業最靈魂的東西是自己的品牌,我們要努力提升產品的質量、服務等來提升和鞏固自己的品牌。這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業,即使我們和國際公司合作,也要圍繞品牌這個中心。我們可以用人家的品牌,但決不會放棄自己的品牌。與世界著名品牌一樣具有知名度,那是吉利追求的目標。
記者:請介紹一下本次車展吉利的情況,有無驚人的產品?
李總:此次車展我們推出了5款產品,美人豹、豪情亮星、美日、優利歐亮景和華普汽車。美人豹原是概念性跑車,現在是批量生產的美人豹,我們準備8月份批量生產。豪情亮星配備了豪華內飾,和原來大不相同。
[1][2][3][4][5][6][7][8][9][10]
[下一頁]
![](/images/art_but.gif)
![](/images/b12-1.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