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汽車應當用鋼還是用鋁成為熱門話題。
讓這個話題熱度升高的原因是有博主對理想L9的懸架顏色產生了疑問;其認為車輛懸架明明是鐵的,廠家為何要把表面涂層鋁合金的樣子。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回復稱沒有人規定鑄鐵材料必須用黑漆涂層,鑄鐵并不是黑色的;理想L9車輛的后五連桿大橫向擺臂使用了成本更高的防腐涂層,防腐效果高200%,實際成本更高;而防腐涂層的顏色就是銀色,并且車企從未稱其為鋁材,鋁又不是什么高檔的東西。
ID為“老湯哥Tango”的理想汽車第一產品線總裁湯靖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關于用鋁還是用鋼,第一驅動力是“重量。”
實際上沒有其他。
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呢?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213/24550180_830x600.jpg)
觀點
筆者認為車輛用鋁還是用鋼,關鍵因素確實是重量;而且作為汽車用戶實際沒有必要糾結。
汽車的車身框架一定有一部分是鋁合金材料無法替代的,原因很簡單:高強度鋁合金材料的抗拉強度也遠不及高標準的鋼材!筆者有曾經在相關企業工作的同窗,看到過最真實的一手材料;其銷售的高強度鋁合金抗拉強度能達到600Mpa左右已經是很高的水平,然而成本已然高得離譜。
可是車身使用的熱成型鋼或者馬氏體鋼,其抗拉強度超過1500Mpa是一點都不夸張的。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213/24550139_830x600.jpg)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鋁合金材料肯定無法完全替代鋼材。
以高強度鋁合金的抗拉強度數據來分析的話,該材料只能替代一部分車身主體位置的鋼材;比如那些只需要幾百兆帕強度的部分。只是為什么要用鋁合金來替代呢?無非是為了車身輕量化。
說白了就是用鋁合金材料能讓車身輕一些,輕一些則能更省油或省電。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組太重,用鋁合金材料確實能起到減重的效果。但是個人認為用鋁合金材料去搞輕量化,就像是一個人胖了一大圈之后再換上一身輕盈一些的衣服——根本問題不在于覆蓋件而在于電池組。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213/24550210_830x600.jpg)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沒有必要過度追求使用鋁合金材料,尤其是關鍵的懸架部分!因為懸架的擺臂或連桿雖然不像彈簧一樣負責支撐車身,可是依然要起到車輪導向的作用;而此類汽車的性能普遍很強,習慣于激烈駕駛的車主比比皆是。于是懸架的車輪導向部分同樣要承受較大的作用力。那么采用強度更高的鋼材至少要比使用鋁合金更令人放心,尤其是SUV和越野車型。
哪臺追求可靠性和耐用性的硬派車型用鋁合金懸架?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用鋼材并不是錯,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新能源汽車甚至部分結構根本不適合用鋁合金。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213/24550199_830x600.jpg)
并且新能源汽車(含插混車型)的用車成本已經更低,所以就更沒有必要去追求車輛鋁合金材料使用率的高低了。
具體到插電混動和增程混動汽車,個人認為使用鋁合金材料的意義更不大。
想要降低能耗、提高續航里程,混動類車型的技術突破口應當是內燃式發動機的熱效率!同時也應當提高三電的技術水平。提高熱效率可以有效降低油耗,提高電動機的效率、電池的能量密度和電控系統的效率總是能讓耗電量更低的,電動汽車也不例外。
不能否認材料對于汽車制造的重要性,但汽車核心競爭力還是動力傳動的核心總成。
就是這樣。
![](http://img4.pcauto.com.cn/pcauto/images/auto_hj/20250213/24550165_830x600.jpg)